该团队现有成员9名,分别承担驻村第一书记、省市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主要服务于遵义市桐梓县、播州区、毕节市等农业产业。团队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立足岗位,竭诚奉献,服务地方,不畏苦累,无怨无悔,将论文写在贵州的大地上。一年来,团队成员先后多次赴毕节市、桐梓县各乡镇及播州区等农业产业基地,对当地的土壤及农作物病虫害等进行问诊把脉,完成土壤重金属、农药等残留的检测,并提出生物炭改良土壤连作障碍的解决措施等。面对田间病虫害、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低及种植制度落后等现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农业实际问题20余个。依托专业,尝试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在当地科技部门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团队在楚米镇建成玉米种植示范基地1个,为更好地满足玉米新品种的市场需求,引种爆裂玉米、彩糯玉米及紫玉米等新品种6个,豇豆新品种5个;在茅石镇协同探索“玉米+竹荪”间套作种植新技术,并多次受到人民网、中国小康网、贵州日报、遵义日报、遵义组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拓宽新路,多元合作,撬动科教兴农的内生动力。结合地方服务技术需求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团队特色、科研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积极拓宽乡村振兴服务路径,助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于桐梓县茅石镇同禾木之仓农业专业合作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产教学研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和桐梓县禾木之仓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和环境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田地,真正实现“校地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200余人,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除此,联系遵义市税务局与茅石镇政府等共同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服务乡村建设 开新局”等主题活,为合作社开展税法知识宣讲等活动。积极联系相关资源,为元田小学、马元岩社区捐助电脑、衣物、玩具、书籍、文具及体育用品等,折算4万余元。此外,通过调研,根据马元岩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德换得”小积分管理制度,并作为桐梓县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答辩”一员受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鉴于此,团度负责人及成员先后荣获2023年荣获省、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楚米镇优秀驻村干部等荣誉。
情润地方,不忘耕读,脚踏实地,逐梦前行!服务地方,对我们团度来说是一项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加油站”。最后,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大家共勉,争取把下一步的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