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红色育人十个一”特色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巩固诗教工作成果,营造良好诗词学习氛围,11月19日下午,由学校人文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第十八届“古韵流长”古诗词朗诵比赛在长征讲堂举行,人文与传媒学院师生代表到场观看。
此次比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参赛作品多以红色诗歌为主,内容广泛、风格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引得在场观众阵阵喝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一首《秦风·无衣》让人激昂慷慨,表现出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也彰显着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雄浑有力的词,在曼妙的舞姿和激昂的鼓点中勾勒出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一首《题芝龛记》婉转凄切,让人感受到了中华女杰秋瑾的坚定意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十六字令·山》等传世名篇把比赛推向高潮,铿锵有力的朗读,把长征精神深深传唱。各参赛作品巧妙地融入了书法、打鼓、唱歌等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词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学校人文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宏梅,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唐燕飞,团委副书记余睿,人文与传媒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廖颖、现当代文学博士何雪凝、团总支书记贾婷担任评委并对比赛给予了好评,从古代诗到现代诗,都增添了红色元素,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实现了文化传承形式的突破,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
经过一番角逐后,非专业组中,2020级中文三班的《沁园春雪》《满江红小住京华》获一等奖,2019级中文一班的《民国的暗香》、2020级中文一班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获二等奖,2019级中文二班的《十六字令·山》、2020级文秘班的《不能忘却的长征》和2019级中文三班的《秦风·无衣》《沁园春·雪》获三等奖;专业组中,2020级播音班的《红色记忆,百年嘹亮》获一等奖。在场评委为获奖班级进行颁奖。

此次比赛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入场观众配戴口罩、测量体温、隔空就坐;除到场观看外,也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让未能到场的师生也能一览赛事风采。(文/耿召琴 图/臧忠红、岳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