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仡佬研讨方兴未艾,黔北学术薪火相传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2-13     点击数:

   2024年12月13日下午,《仡佬族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学术交流中心5号会议室圆满落幕。会议由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文联、贵州仡佬学会、遵义市社科联主办,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教师工作处、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承办,遵义市作协协办。6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学生齐聚一堂,会议议程严谨有序,学术氛围浓厚。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延续了悠久的黔北学术传统,也传递了文学精神的火炬。


一、延续传统,责无旁贷

   遵义自古以来就是贵州省的文化重镇,近现代以来更是贵州省的文学高地,从蹇先艾,寿生到李发模、赵剑平,再到王华、肖勤、冉正万……黔北作家群在贵州活跃了近一个世纪。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即后来的人文与传媒学院是黔北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2023年,为了进一步专注学术研究,传承优秀地方文化,人文与传媒学院经遵义师范学院批准成立了黔北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角,《仡佬族文学史》的主创王刚先生,就曾经是遵义师范学院的副院长,人文与传媒学院的教授,也是黔北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仡佬族文学史》出版后,王刚教授亲自将著作赠予人文与传媒学院,而学院也决定以黔北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为核心,全院师生共同参与举办该著作的学术研讨会,这是学院肩负的学术责任,也是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是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环,而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著作与研究,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热点。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对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较大影响。仡佬族文学孕育于仡佬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承载了仡佬族的民族文化精神,赵建平、肖勤、王华等当代仡佬族作家更是遵义乃至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人物,屡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作品广受瞩目。研究仡佬族文学,撰写仡佬族文学史对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彰显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服务遵义及贵州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仡佬族文学史》根据王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仡佬族文学史》的结项成果出版,在六名著作团队中,包括王刚教授在内就有五人来自人文与传媒学院,举办《仡佬族文学史》学术史研讨会,也就成了学院年内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学院为此进行了长期的筹备与安排,最终也圆满的完成了这个重要的学术会。


二、严谨办会,全力以赴

  学院在得到王刚教授的赠书之后,随即把《仡佬族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列入了黔北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年度重要学术活动的工作计划中,开始了长达数月的筹备工作。9月20日,学院成立了研讨会筹备小组,以院长罗宏梅教授作为组长,学院副院长何雪凝副教授和副书记刘世友作为副组长,科研负责人李猛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并在学院内征集参会论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积极参投稿,短期内就收到较为完善的学术论文近10篇。11月15日,筹备小组正式确定会议举办的时间、地点,安排各项具体事宜负责人。12月2日,随着会期将近,学院邀请了王刚教授本人以及遵义市文联、遵义市评论家协会、遵义市作协相关领导召开最后一次筹备会,落实各会议主办、承办、协办单位以及参会人员。12月10日,筹备组紧锣密鼓地制作会议手册、具有文创特色的文件袋、笔记本,直至会场的布置,安排会场接待和引导人员,整个学院行政成员以及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会务筹备中来。经过紧张而忙碌的准备,研讨会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开场。

  12月13日上午10点30分,作为研讨会的组成部分,学院邀请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原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杜国景教授为学院师生开展了题为《文艺与地域关系的前世今生》的学术讲座。作为研讨会研讨内容紧密相关的暖场活动,这场讲座让学院师生充分体会到了学术的魅力。

  下午2点30分,《仡佬族文学史》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学术交流中心5号会议室准时召开。会议开幕式由罗宏梅教授主持,主办单位之一,遵义师范学院副院长胡贵勇教授致辞欢迎参会专家学者的到来,随后遵义市文联主席谢国蕾、贵州省仡佬学会会长申波、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和遵义市作协的领导陈鑫、夏晖等人先后致辞,参会的领导、专家、师生共同合影留念后,研讨会正式进入了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时间。


三、薪火相传,路在前方

  《仡佬族文学史》学术研讨环节分为两场,第一场由省内专家学者发言,李猛教授作为主持人;遵义师范学院原院长周帆教授作为评议人,第二场由遵义师范学院师生发言,罗宏梅教授作为主持人,蓝卡佳教授作为评议人。每个环节均依照严谨的学术研讨规范,发言人紧扣主题,发表真知灼见,评议人纵览所长,点评补充。研讨过程气氛十分热烈,学者们的发言既有文学史本身的断代、选本探索,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理论深度、也有语言学研究严谨剖析,还通过民族学、民俗学和传播学角度的研讨拓展了学科广度。发言的专家学者跨越老、中、青三代,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紧跟时代潮流的学术热点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人文与传媒学院和遵义医科大学管理学院还有多位本科同学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并由三位同学作了代表发言。其中,人文与传媒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2)班封诗杰同学进行了题为《文化认同对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影响——以<仡佬族文学史>为例》的发言,该同学的论文框架完整,逻辑严密,初具学术意识,虽然发言时因过度紧张而时有卡顿,却赢得了会场热烈的掌声。封同学朝气蓬勃的面孔,与《仡佬族文学史》的主创者王刚教授充满鼓励的深邃眼神完美第诠释了薪火相传的意义。

  最后,会议在王刚教授的致谢感言和创作分享中完美闭幕。会议虽然结束,但学术交流不会结束,文学研究不会结束,文化传承不会结束,人文与传媒学院、黔北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也将努力地承继黔北学术传统,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文/李猛  图/杨敬宇  编审/杨敬宇 审/吴静  罗宏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