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是依托电子制造产学研基地,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平台,以贵州省金课“数字电子技术”、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为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共有10位老师组成,团队带头人钟福如,成员包括杨艳军、万猛、杨洁、黄成强、吴英、杨方、杨莎李阳军和邹江老师。团队成员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其中6人有博士学位。教学团队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高水平应用型电子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课堂教学加实践教学并重”、“校企联合授课”和“能力培养型教学”的教学特色。
1.以教学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上,教学团队主要承担“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高频电子线路”等专业核心课程。此外还承担了实践教学和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其中钟福如、杨方和邹江老师主讲数字电子技术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杨莎、杨艳军老师主讲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杨艳军、杨洁主讲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其余老师也参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团队教师经常在一起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潜心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方案,在教学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23年获得了多项教学建设项目,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
团队教师钟福如主讲的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获得2022年贵州省金课立项,承担了遵义师范学院校级培育项目“数字电子技术虚拟教研室”。2023年,团队教师一起录制了“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即将在超星学习通上线。总结实践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团队钟福如、万猛和杨艳军申报的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牵住劳动实践“牛鼻子”,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毕业实习教学案例》获得贵州省第二批劳动教育优秀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课程思政目标与知识及能力目标互相促进。积极探索和完善“5融合”教学模式的建设路径,即实现学生需求与教师供给的精准衔接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学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本地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2. 以科研带动教学,赋能科教协同育人
科研是大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科研,教学就会变成“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同时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才是一名教师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真谛所在。因此,教学团队始终注重把科研和服务地方相结合,推动科研与教学互动让科研丰富教学实践内容,让教学丰富科研理论支撑。2023年,教学团队主持科研项目有: 贵州省高等学校多粒度智能计算创新团队和遵义市人才团队项目“基于粒驱动的智能计算团队”。正在主持的国家基金2项,贵州省教改项目2项。结题科技厅项目1项。团队成员积极为遵义市决策咨询献言献策,杨洁老师提交“大数据背景下遵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和政协提案《加快打造我市部分领域大数据平台的建议》。黄成强老师与合肥智慧龙机械设计有限公司合作研究“一种基于直方图修正的低功耗图像显示驱动方法”和杨艳军老师与中科芯(荣成)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超低功耗超高动态范围多参数微纳传感器检测芯片。杨方老师遵义师范学院服务地方产业革命项目“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茶园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和邹江老师区校联合项目“掺杂对钴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的性质研究及其共模电感的制备”等。发表科研论文10篇,教改论文“《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等5篇,发明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2件。
团队成员有硕士生导师6人,在指导研究生的同时,积极吸纳本科生加入研究队伍,学生获得多项专利和参与发表科研文章。老师们积极组织团队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3.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教学团队秉承OBE理念,始终将学生成才作为首要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授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重庆华清和广州粤嵌开展FPGA和嵌入式培训,与遵义鑫湄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教赛一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组建了智能车、电子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3个竞赛团队,助力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学生在竞赛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在团队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3.1学科竞赛
(1)2023年十八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1项;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面向大规模人群的多层次核酸检测模型”和“基于代价敏感的邻域粗糙集近似表示模型研究”。
(3)2023年“建行杯”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省赛银奖2项,铜奖1项。
(4)2023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专业类)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5)2023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目,电子设计竞赛贵州省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6)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家三等奖1项,贵州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7)2023年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西南赛区三等奖9项。
(8)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项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9)获遵义师范学院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1项,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西南赛区优秀组织奖。
(10)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红色专项活动贵州省赛三等奖3项、二等奖1项。
3.2学生考研
团队教师为考研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考研计划,学生考研积极性不断提高,2023年考研录取5人,2024年录取11人。
3.3高质量就业
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23届有近30人进入知名公司从事研发设计工作。如贵州航天风华实业有限公司,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深圳市众慧新能电子有限公司、湖南融创微电子有限公司和广州广电计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等。
3.4学生申请专利发表科研论文
学生发表“基于PLC控制的智能速热式恒温电热水器”、 基于TOPSIS的无标签序贯三支决策模型 (山东大学学报)等5篇科研论文,“电子相框”等外观专利3件。

团队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

部分团队成员深入行业企业(航天风华)调研

学生参加企业工程实训

团队骨干教师指导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