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吴英、金星、万猛、黄启洪、屠飞泉、何应虎、杨洁、杨艳军、钟福如、姚燕青
一、多领域的人才团队
面向山乡基础教育“博士下基层”优秀服务地方团队成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7人,硕士3人;成员教研科研领域广泛,覆盖教育学、材料物理、物理学、科学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同时承担一线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研科研、教学实践、资源整合等经验。
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
团队依托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组建,物理学科2023年入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和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强化行动重点支持学科。物理学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学教育专业2023年入选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和2023年科学教育专业和物理学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中小学二级认证。
团队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发展目标,结合《贵州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党建带团建,为基层教育汇“博”力,通过为中小学提供科普讲座和联合申报教研项目,为遵义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建设成效辐射遵义市主城区中小学,对遵义师范学院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业绩成果
(一)党建引领团队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团队高质量发展,连续3年获得校级党建考核一等奖。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团队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协同推动学科专业发展。物理学科获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学教育专业获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学教育专业和物理学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中小学二级认证,贵州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
(二)党建联建成效显著,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和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六联”党建联建的引领下,学院党总支带领团队成员先后走访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水平高校,开展党建联建,学习宝贵的科研教研经验;与遵义市文化小学、遵义市航天小学等10多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项,贵州省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立项15项,贵州省金课立项9项,第十届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第二批劳动教育优秀课程教学案例1项。团队成员先后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科技拔尖人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级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8项,其他国家级竞赛奖励7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二作者参与论文发表 30余篇;学生授权专利 20余件。
(三)党建团建汇“博”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团队高质量发展,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团队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不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团队基于遵义师范学院科技协会组建了学生科普团,团队成员先后带领学生科普团到遵义市新蒲第十三小学开展科普讲座5次;团队成员结合自己科研教研项目研究内容先后到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遵义市文化小学、遵义市航天小学、遵义市新蒲第十三小学、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九龙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30余场,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助力基础教育发展,服务地方成果突出
坚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这一发展目标,先后与遵师附中、遵义四十中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研经验;参与指导遵义市第十九中学、遵义市第二十三中学、遵义市播州区实验学校等中小学的遵义市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先后立项10余项,并作为第二主持人参与部分项目,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和完成教研教改项目;团队成员受邀到由贵州省高中信息技术高方银名师工作室、遵义市物理学会协同开展“技术赋能•跨界融合”主题在线研修活动,并做面向遵义市小学科学、中学物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普报告2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团队成员参与主持召开2023年遵义市物理学会工作年会,并在会议上作重要报告,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