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孙斌副教授等人在美国光学学会《应用光学》(Applied Optics)杂志发表题为“Efficient excitation of hybrid modes on a double-layer graphene with metallic slit grating”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通过刻有周期狭缝的金属薄板将远红外光以极高地效率转化为双层石墨烯中的表面等离子谐振模式的对称和反称模式,并对其激发机理做了详尽的分析。相比介质光栅来说,刻缝金属平板不仅增加了激发效率还提高了模式的局域性。本工作对激发双层石墨烯模式提供新的激发方式,是将微米波捕获到纳米区域的有效途径,研究建立的新模型在红外传感、生物检测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孙斌副教授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技厅等项目的资助。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表面波,其本质是金属与介质分界面上光与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电磁振荡,具有短波长、近场增强、表面局域等特性。人们利用表面等离激元的局部增强电磁场对周围介质敏感的特性发展成为表面等离激元传感技术。目前基于该技术发展起来的光学检测技术在环境检测、健康监测、生化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论文链接:https://www.osapublishing.org/ao/abstract.cfm?uri=ao-60-8-2207